养殖粪污发酵系统制造工艺
针对面临的问题,NCS智能纳米膜堆肥发酵系统问世,解决了好氧发酵供氧、环保和成本问题。主要组成部分:供风系统、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NCS智能膜。
1、多元化供风系统
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O2的基本需求,膜覆盖好氧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最终采用强制通风方式,使用鼓风机向堆体底部的通风沟鼓风,气体受到膜的阻拦后,会在堆体内部形成微压环境,使气体分布更均匀,气流穿透力增强,所需通风量减少。同时不需翻堆,便可减少堆体的厌氧区域。
2、在线监测系统
实现整个发酵过程各项指标的实时检测,便于及时调整供风量。有机肥好氧发酵过程主要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因此一切影响因素都将影响有机肥发酵效率。对每个垛体前中后、每个剖面上中下进行检测,利用实时数据及时调整供风系统参数。通过物联网连接曝气系统,实现精准、自动化温度控制、氧气供应,并形成数据采集、监控。搭载的自主研发的控制程序,与总部中控系统连接,实现全程自动化远程控制,实时监测发醇状态。
3、NCS智能纳米膜是由一层特制的e-PTFE膜和两层牢固的聚酯纤维膜经特殊工艺复合而成。膜材选择透过性,内部空气、水蒸气等可顺利通过,外部液态水(雨、雪)无法进入。膜材臭气阻隔效果好,可达到环保标准。
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不仅应用在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中,也可在有机肥厂的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4方面11项定量指标,提出秸秆、粪污、农膜利用率分别达到86%以上、80%和85%;重点是“三加强、一打造”,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未来,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将在面源污染、绿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和大量的有机质,通过把畜禽粪便进行好氧、高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有效杀死粪便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大量减少了对动物和农作物的危害,再利用综合制肥技术,把畜禽粪便转化为农作物必需的有机复合肥。
有机肥技术作为新技术,刚刚进入中国时由于技术尚不成熟,且各种企业都打着新科技的幌子赚钱,这样给用户留下了很深的负面印象。但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的低成本、高效率特性的确是目前国内养殖粪便处理现状所急需。于是随着国内各大科技研究人员的努力探索,逐渐提高了国内纳米膜发酵技术的发酵成功率。
堆肥发酵方法:主料:各种农作物秸秆、果渣、食用菌下脚料、谷壳、甘蔗渣、油菜杆、花生藤、红薯藤、稻草、麦秆、树叶、有机垃圾、锯末等;
配料:1吨物料加入5公斤尿素或者200公斤一周内的动物粪尿,以调节碳氮比,搅拌均匀后备用;将1包益富源生物菌肥发酵剂+2公斤红糖+20公斤水密封发酵3-7天后备用。
操作:辅一层秸秆混合物,放一层菌种混合物,再淋水湿透,简单耙拌一下,含水量调制60%左右;如此反复操作,直到辅完全部1000公斤料为止;简单薄膜覆盖上层,一般48小时温度最高上升到70℃并持续较长时间,第7~10天翻堆1次,一般6~15天左右完成,未切碎的物料需要20~25天完成发酵。
二次发酵周期一般为15d~30d。发酵终止时,腐熟堆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观颜色为褐色或为灰褐色、疏松、无臭味、无机械杂质;
b)含水率宜小于30%;
c)碳氮比(C/N)小于20:1;
d)耗氧速率趋于稳定。
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投资规模和成本,二次利用;
(2)处理后粪便可二次利用,减轻处理负荷,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有机肥发酵装置操作、运行简便,运行成本低;
(4)确保处理后的有机肥达到国家要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