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膜好氧堆肥发酵设备原理
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由Baden-Baden推出了一种利用功能膜作为覆盖层,将堆体与外界空气相隔绝进行好氧发酵的静态条垛堆肥方法,后期纳米膜发酵技术不断完善,如今掌握最成熟纳米膜发酵技术的是中海环境,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核心产品名为“NCS智能分子膜发酵系统”,设备的年生产肥能力在102~106t之间。国内对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逐渐成为国内有机物好氧处理方向的研究热点。中海环境由于率先研发出NCS智能分子膜堆肥设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使得中国广大人民能真正用的起高科技的纳米分子膜!
纳米膜好氧堆肥发酵技术是将一种特制功能性膜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发酵处理覆盖物的工艺技术。目前优可发自主研发的ePTFE纳米堆肥膜就是该工艺技术的核心材料。该膜由ePTFE膜配合基材组合而成,使用复合膜密封畜禽粪便进行高温好氧发酵预发酵堆,可遮风挡雨避免恶劣气候的影响,同时又可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快速排出。
纳米膜好氧堆肥发酵设备原理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原辅料准备该设施主要用于猪、鸡、牛、羊等畜禽粪便处理,为达到最好处理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可添加一定量的农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稻壳、锯末、菇渣等辅料,用于调节物料含水量、碳氮比等,农作物秸秆需经轧短、揉丝处理。2堆肥预处理一是控制含水率。含水率控制在50%~60%,猪、奶牛粪污经干湿分离后一般含水率可达到60%以下,如高于60%,可于粪污中添加一定量的锯末、稻壳、秸秆粉等调节含水率60%以下。二是碳氮比调控。物料准备好以后要检测碳氮比,一般掌握在20~35∶1等。三是接种微生物菌剂。物料准备好后要提前进行混匀,混匀过程同时接种菌剂,接种量具体视选择的微生物菌剂,但须保证有效微生物含量。3发酵过程控制混匀的物料堆肥高度一般在1.5米,宽度根据设备处理能力确定。覆膜密封,启动自动控制装置,调控堆肥发酵参数。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5℃~70℃,当堆体温度超过75℃时,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底部的曝气系统强制通风降低温度,避免造成营养损失。堆体内氧气含量宜控制在10%~15%,过低曝气系统会自动启动。4后期处理覆膜发酵夏季一般在15~20天,冬季20~25天,即可达到还田利用标准或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为达到更好的腐熟效果,可移至堆肥场所继续堆置10~20天,中间利用翻抛机或铲车等翻抛1~2次即可。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养殖污染问题,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关于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倡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畜禽粪污富含有机质及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何将其收集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纳米膜好氧堆肥发酵模式,无疑是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较为流行的处理方式之一。
纳米膜好氧堆肥发酵设备原理
常见的有机肥发酵方式有 4 种:槽式发酵、条垛式发酵、高温密闭发酵罐和纳米膜覆盖发酵。槽式发酵需要建设地上式或者地下式的发酵槽,发酵槽两边的间隔墙上铺设导轨,槽式翻抛机在导轨上行走,同时,系统设有换轨机构来实现不同发酵槽间的转换。槽式发酵具有单次处理量较大,设施设备投资高等特点,适合大规模的养殖场使用。条垛式发酵不需要建造发酵槽,在硬化处理后的平地上,将粪污堆放成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条垛,条垛式翻抛机骑跨在条垛上,通过滚筒或绞龙转动,将自然风从料堆两侧送入料堆,提供氧气,实现堆肥发酵。条垛式发酵设施投资少,条垛式翻抛机形式多样,价位不一。高温密闭发酵罐式发酵是在一个温度、通风、搅拌均可实现人为控制的密闭发酵罐中进行,具有无臭味、发酵周期短,营养物质损失少等优势,但发酵罐设备造价很高,单次处理量小,适合禽类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