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膜好氧堆肥机厂家供应
高分子膜好氧堆肥机翻堆操作促进发酵:一般物料会在发酵1~2天内(冬天慢一些),内部温度可以达到50~70℃以上,再保持到第3天或当温度开始下降时,即可开始翻堆操作,将底部和外部的物料导入堆内,几天后,如果温度再次上升,并开始下降时,则可再次翻倒,一般翻倒2次或视情况再多1次,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后发酵就完成了。
发酵成功的标志是:物料基本没有粪便臭味,或有淡淡的发酵后香味,堆内可见白色菌丝,生物填料变得脆弱柔软。
发酵时间:取决于所用原料的污染程度,或者说,如果粪料比较恶臭,则相应地发酵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25天以上,如果相对比较新鲜的粪料,则发酵15天就可成功,且翻堆次数也少。
针对高分子膜好氧堆肥机面临的问题,NCS智能纳米膜堆肥发酵系统问世,解决了好氧发酵供氧、环保和成本问题。主要组成部分:供风系统、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NCS智能膜。
1、多元化供风系统
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O2的基本需求,膜覆盖好氧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最终采用强制通风方式,使用鼓风机向堆体底部的通风沟鼓风,气体受到膜的阻拦后,会在堆体内部形成微压环境,使气体分布更均匀,气流穿透力增强,所需通风量减少。同时不需翻堆,便可减少堆体的厌氧区域。
2、在线监测系统
实现整个发酵过程各项指标的实时检测,便于及时调整供风量。有机肥好氧发酵过程主要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因此一切影响因素都将影响有机肥发酵效率。对每个垛体前中后、每个剖面上中下进行检测,利用实时数据及时调整供风系统参数。通过物联网连接曝气系统,实现精准、自动化温度控制、氧气供应,并形成数据采集、监控。搭载的自主研发的控制程序,与总部中控系统连接,实现全程自动化远程控制,实时监测发醇状态。
3、NCS智能纳米膜是由一层特制的e-PTFE膜和两层牢固的聚酯纤维膜经特殊工艺复合而成。膜材选择透过性,内部空气、水蒸气等可顺利通过,外部液态水(雨、雪)无法进入。膜材臭气阻隔效果好,可达到环保标准。
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不仅应用在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中,也可在有机肥厂的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4方面11项定量指标,提出秸秆、粪污、农膜利用率分别达到86%以上、80%和85%;重点是“三加强、一打造”,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未来,纳米膜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将在面源污染、绿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分子膜好氧堆肥机利用堆肥设备调控堆肥参数,过程控制参数包括通风、温度以及氧气浓度。
1.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必须测定堆层温度的变化情况。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5℃~70℃,当堆体温度超过75℃时,应进行翻堆或强制通风;堆层各测定点温度均应保持在55℃以上,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7d,发酵温度不宜大于75℃,而且在65℃~70℃的高温期维持3d以上。覆膜发酵周期内,堆肥温度达到60℃以上,保持7d~10d可翻堆1次。翻堆时需均匀彻底,应尽量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注:在堆肥发酵第10天建议翻堆1次,提高发酵效果,保证收益。
2.水分控制。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覆膜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5%~45%。
3.氧气浓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应进行氧气浓度的测定。必须通过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8%以上,宜控制在10%~15%。跟踪耗氧速率,及时调整通风量,标准状态下的风量宜为0.05Nm3~0.20Nm3/min·m3;风压可按堆层物料每增加1m,风压增加1.0KPa~1.5KPa选取。通风次数和时间应保证发酵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注:发酵初期,通风量以膜鼓起且膜可压住为主,但后期以长时间通风去水为主。
4.控制方式
覆膜发酵过程可选用参数控制、节点控制等控制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宜选择温度-氧气浓度联动控制,节点控制方式可选择时间节点控制、温度节点控制以及时间-温度节点联动控制。
5.去膜
覆膜发酵周期一般应大于20d,判断腐熟度,指标见表5。终止覆膜发酵时,发酵物料不再升温,去膜,堆体无臭味、颜色为灰色、灰褐色或黑色。
6.二次发酵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将堆体移出覆膜发酵区继续堆置15d~30d,中间翻堆1~2次。二次发酵也叫陈化或后腐熟,过程包括降温期。
高分子膜好氧堆肥机能将禽畜粪便原粪污水分离为液态有机肥和固态有机肥。液态有机肥可用于农作物利用吸收,固态有机肥可运到缺肥地区使用,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同时经过发酵可制成有机复合肥。用配套的液下泵将原粪水送至禽畜粪便处理机内,通过安置在筛网中的不锈钢螺旋轴,挤压分离出固态物质(干粪),液体则通过筛网从出液口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