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和大量的有机质,通过纳米膜发酵系统把畜禽粪便进行好氧、高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有效杀死粪便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大量减少了对动物和农作物的危害,再利用综合制肥技术,把畜禽粪便转化为农作物必需的有机复合肥。
纳米膜发酵系统堆肥发酵方法:主料:各种农作物秸秆、果渣、食用菌下脚料、谷壳、甘蔗渣、油菜杆、花生藤、红薯藤、稻草、麦秆、树叶、有机垃圾、锯末等;
配料:1吨物料加入5公斤尿素或者200公斤一周内的动物粪尿,以调节碳氮比,搅拌均匀后备用;将1包益富源生物菌肥发酵剂+2公斤红糖+20公斤水密封发酵3-7天后备用。
操作:辅一层秸秆混合物,放一层菌种混合物,再淋水湿透,简单耙拌一下,含水量调制60%左右;如此反复操作,直到辅完全部1000公斤料为止;简单薄膜覆盖上层,一般48小时温度最高上升到70℃并持续较长时间,第7~10天翻堆1次,一般6~15天左右完成,未切碎的物料需要20~25天完成发酵。
纳米膜发酵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好氧发酵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与传统的堆肥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机械化、集成化程度高,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单台设备仅占地50㎡,投资成本低;
2.项目机械化、集成化程度高,一人操控即可完成整个发酵处理过程,避免了人与物料的直接接触;
3.采用生物菌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对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进行降解、腐熟,耗能少,发酵周期短,运行成本低;
4.设备主体采用保温设计,并配有辅助加热系统,低温环境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解决了环境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5.配备生物除臭装置,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通过集中收集处理,实现气体的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传统堆肥发酵过程产生的臭气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
6.设备主体采用不锈钢特殊材质,减少腐蚀,寿命长;
7.处理后的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用于加工有机肥,或直接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8.该工艺符合国家绿色经济生态化、循环经济资源化、科学发展、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
设备发酵适应用条件
水分:使用锯末、木薯渣、菌棒末,花生壳粉末等作为有机质辅料,进行水分调整材料,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50-55%。
空气:发酵罐上部、下部、搅拌叶片均匀送氧。
温度:在50-70℃之间是好氧性微生物繁殖的理想温度,通常运行温度控制在60℃左右,物料腐熟后温度降低到50℃以下。
PH值、C、N比:PH值6-8.5(通常的有机废弃物的PH值、C、N比适合发酵罐的基本条件,用石灰和硫酸处理过的原材料不适宜进行发酵处理)。
高温发酵菌种:可在-25℃至80℃存活和繁殖,形成的有益菌群可杀死原料中的有害菌。
温度自动控制。
纳米膜发酵系统能将禽畜粪便原粪污水分离为液态有机肥和固态有机肥。液态有机肥可用于农作物利用吸收,固态有机肥可运到缺肥地区使用,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同时经过发酵可制成有机复合肥。用配套的液下泵将原粪水送至禽畜粪便处理机内,通过安置在筛网中的不锈钢螺旋轴,挤压分离出固态物质(干粪),液体则通过筛网从出液口流出。
纳米膜发酵系统翻堆操作促进发酵:一般物料会在发酵1~2天内(冬天慢一些),内部温度可以达到50~70℃以上,再保持到第3天或当温度开始下降时,即可开始翻堆操作,将底部和外部的物料导入堆内,几天后,如果温度再次上升,并开始下降时,则可再次翻倒,一般翻倒2次或视情况再多1次,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后发酵就完成了。
发酵成功的标志是:物料基本没有粪便臭味,或有淡淡的发酵后香味,堆内可见白色菌丝,生物填料变得脆弱柔软。
发酵时间:取决于所用原料的污染程度,或者说,如果粪料比较恶臭,则相应地发酵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25天以上,如果相对比较新鲜的粪料,则发酵15天就可成功,且翻堆次数也少。
以上就是“纳米膜发酵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就先说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关于纳米膜发酵系统工作原理的其它信息,欢迎来电咨询